关于

我个人是一个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的人,用简简单单的三个英文字母表示:那就是 DIY(Do It Yourself)。

所以,当时在毕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就去了家创新教育机构,我把教室里面的工具从零到一搭建起来,每天独享超大一间创新实验室,里面的工具(3D 打印、激光切割,后面还上了数控车、铣…)和材料足够创造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这个词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从我本科毕业(2016 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之类的口号就不断出现。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增加了各种 STEM 课程和创客实验室,各种培训机构推出了多样化的 STEM 教育项目和课程,发展比较好的、商业化程度较高的也是家长们耳熟能详的少儿编程(Scratch、Python、C++…)、编程机器人等方向。

而我的方向是以物理为基础的创新教育装备工具和 STEM 课程开发,虽然也会涉及到编程的教学(Python、C++、MATLAB 等,暂不涉及 Scratch),但不会死抠代码,而是以应用为主(包括 Arduino、micro:bit、Raspberry Pi 等硬件应用课程)、与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的创新研究性学习为主。

很多家长以及社会对创客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度仍然不高,担心孩子在创客教育中花费的时间影响传统学科的学习;而另外一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比较重,只看重结果而不看重过程,所以目前很多所谓的创客教育很大程度上变成和传统学科教育没什么差别:考试、考级和刷题。

第一份工作的两年之后,去了法国一所在机械、工业领域 top 的工程师学校念了三年(前一年为法语语言预科),虽然还是避免不了考试刷题,但做项目的时候还是我的拿手好戏,只要是以项目制 + 答辩形式进行的课程,都能拿不错的分数。

真正的学习不只是一味地记忆和重复(但很多时候也需要),同时也要有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过程,在实践中强化所习得的知识。

这类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考试和刷题。

从我之前辅导过的学生中,能找出这些案例的例子太多了。当时我们一直说,上创客课程、做创新课题,补的课一门抵五门。一个学生在做课题项目的过程中,最直接能提高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他(她)得先要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装置、作品、课题做出来之后,他(她)又要给不同的人讲他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如何?如何改进?听众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人群,爸爸妈妈、评委老师、同学、学校里的科技辅导员等等。

在我接触的大多数课题(工程类)中,一个学生要完成他的课题研究,他就必须把必要的数学、物理知识补足,建模(包括了 3D 建模、整个课题的框架搭建等等)过程、做实验、处理数据需要用到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而做装置、做实验的过程,不同程度上得用物理知识(力、声、光、电),才能完成自己的装置和实验。

没学过怎么办?为了完成自己的课题,只能超前学、自学,去寻找那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能真正学到技术以及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到乐趣,让孩子们通过项目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看起来很枯燥的理论知识。

同时我也是一名硬件产品经理,目前做的产品使用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和幼小衔接的儿童。

我的专业经历

  • 2024 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Invention Convention China)海外赛区评委
  • 2023 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Invention Convention China)全国总决赛评委
  • 2022 年全球发明大会上海区(Invention Convention Shanghai)Mad Science 专场评委、WowKids 专场评委(双语)
  • 2023 年 “共筑家园” 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上海地区选拔赛裁判员
  •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裁判员
  • 2019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 境外赛区一等奖
  • 科普书籍《NEW 物理探索系列 力、声、光、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ISBN:9787309133523)《NEW 物理启蒙系列 看、听、触、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ISBN:9787309134964)主要作者
  • 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我的教育背景